地方焦點
雲林國際偶戲節系列活動9月22日起陸續登場 開幕晚會結合偶戲與人氣歌手嗨爆雙十連假
大報新聞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
2025.09.16

【大報新聞記者李婉愉/雲林報導】雲林國際偶戲節邁入第23屆,以「超越偶」為主題,9月22日起於虎尾高鐵特定區、布袋戲館、同心公園盛大登場,活動一路延續至10月12日,共63團,65場演出,橫跨教師節、中秋節與雙十連假,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跨界藝術饗宴。今(16)日上午雲林縣政府於台北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召開宣傳記者會,雲林縣長張麗善、立委許宇甄、布袋戲大師鍾任樑、文觀處長陳璧君及新聞處長陳其育等,熱情邀請全國民眾到雲林觀賞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國際偶戲節。

張麗善指出,雲林國際偶戲節主視覺及活動至今已獲得3座德國iF設計獎與美國The Telly Awards、IDA、MUSE等國際獎項「6銀1銅」、1榮譽獎,共11座國際獎項。今年更以布袋戲「掌中傳藝 共融永續」榮獲2025第五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級。獲獎連連都是因為「超越我」,故2025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以「超越偶」為主題,諧音「超越我」,象徵著雲林國際偶戲節以世代永續的態度,不斷創新的超越自我,讓布袋戲超越舞台,成為日常生活中互動的文化載體,達成文化永續的策略。
張麗善說,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之一是10月10日在虎尾高鐵特定區的「超越偶-開幕音樂會」,跟以往非常不一樣的,由傳統偶戲結合天王天后歌手共創跨界音樂會,超強卡司陣容讓人眼睛一亮;10月11日更集結臺灣2大天團及日本、韓國、美國、哥倫比亞等國際偶戲團隊演出,內容非常豐富精彩。10月12日的金掌獎頒獎典禮更是令人期待。透過偶戲節系列活動在在展現雲林人的熱情,歡迎大家前來參與雲林國際偶戲節。
雲林縣政府文觀處處長陳璧君表示,今年節目首次導入角色IP設計,還發起命名活動,票選結果「偶藝戲」、「偶巴」貼近現代民眾生活,讓偶戲不僅存在於舞台,更走進日常生活,成為可互動、可親近的文化載體,展現「超越偶」的精神。且今年度開幕音樂晚會以流行音樂結合跨領域傳統藝術文化,打開「超越偶」的想像力,國內外戲臺系列活動,以及閉幕金掌獎頒獎典禮呼應尊重傳統的系列活動,象徵「台灣 No.1、雲林Only」的雲林國際偶戲節,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布袋戲節慶活動以嶄新的姿態持續蛻變。本次以「超越偶」貫穿演出主軸,共有5大亮點:開幕音樂會偶戲feat.流行跨界演出、首次開發IP動畫、日本團隊單人劇場首次來台、韓國巨型偶、閉幕典禮語偶交鋒脫口秀。
陳璧君說,今年呼應「超越偶-偶戲超想像」主題,國慶連假期間在虎尾高鐵特定區和布袋戲館展開一系列活動,有來自日、韓、美、哥倫比亞的國際偶戲團,加上國內頂尖演藝團隊,10月10日「超越偶-開幕音樂會」,由天王天后歌手攜手傳統偶戲共創顛覆想像的跨界音樂會;台語歌王「許富凱」×「豎琴獵人管弦樂團」,重溫史豔文出埃及記的氣勢磅礡、滅絕師太「黃小琥」×「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金曲樂團「TRASH」以及當紅偶像「婁峻碩碩(SHOU)」×Cosplay,都是一出場就能引起震耳欲聾尖叫聲的人氣藝人。台語搖滾樂團「百合花」則將和歷史悠久的「永興樂皮影戲團」共同帶來獨特的搖滾皮影秀。晚會還請來知名藝人郎祖筠、黃鐙輝聯手主持,一起打造今年秋天最強的藝術饗宴。10月11日的「超越偶戲臺」為了呈現偶戲的各種可能性,集結臺灣2大天團「藝想台灣」和「創造焦點(馬戲團)」×4國日本、韓國、美國、哥倫比亞等國際團隊,以偶為主題推出精彩演出。包括首次出現的一人劇場的日本偶劇、趣味橫生的美國偶劇、充滿歡樂氛圍的韓國巨型偶以及哥倫比亞的童話偶劇,形式各異,各有特色,將是偶戲節最後兩天假期中最適合親子一同欣賞的節目。

陳璧君說,此外10月12日的閉幕頒獎,比照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三金」規格舉辦金掌獎頒獎典禮,邀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許效舜、臺灣小姐邱怡澍,以及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李竺芯等,帶來精彩的語偶交鋒脫口秀和精彩演出,給予布袋戲工作者、傳承者最大的尊榮與肯定,希望讓這項臺灣傳統戲曲藝術融合傳統與創新元素,更現代也更國際。2025雲林國際偶戲節系列活動就是要讓民眾在超澎湃的偶戲饗宴中感受雲林國際偶戲節的「不共款」。
相關文章
2024.06.04
斗六高架化可行性報告 立法委員劉建國請交通部長李孟諺全力協助2024.07.16
立委劉建國爭取9,052萬修復經費 修復工程開工2025.09.08
雲林縣「師生一人一平板」全面上線 張麗善:做孩子的後盾讓孩子贏在起跑點2025.03.08
雲科大學校友會 第五、六屆理事長交接典禮2025.07.10
賴清德總統到雲林勘災 立委劉建國為農民發聲:大面積、普遍性受損免會勘2025.07.12
宗教神隊友來相挺 打詐雲林隊創新電影反詐騙2024.06.16
桃李芬芳-陳誠九十嵩壽師生美展-雲林場2025.07.07
颱風丹娜絲重創雲林 立委劉建國馬不停蹄會勘災情